第三百一十一节 教育体系-《大国崛起1857》
第(2/3)页
朱敬伦没有骗瓦伦堡,他确实也跟美国人谈过,即便美国现在依然处在战争之中,美国人依然很感兴趣,历史上,在中国展西方教育一事上,美国人始终走在了各国的前头,在中国办学校的美国人,比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
在输出美国教育方面,美国这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心理动机,美国是一个新生的国家,急于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文明。
后世当韩国人蜕变成为一个基督教文明之后,向全世界派出传教士最热情的就成了韩国人,当时的韩国,是唯一一个敢向阿富汗这种中东国家派遣基督传教士的,韩国基督徒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疯狂的传教热情,驱使他们敢去向穆罕默德的子孙宣扬主的荣光。
美国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他们对于朱敬伦提出的,不准传教的要求,则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歧视。
这个时代,在中国建设学校的美国人,基本上都是传教士,他们的资金也都是教会提供的资金,他们建立学堂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传教,不让他们传教,确实是意见很困难的事情。
但朱敬伦很坚持,他告诉美国人说,这不是文化上的交流,而是政府间的合作,我们需要理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才,政府跟宗教是不能纠缠在一起的,如果美国人想要传教,在条约规定之中,他们可以自由在贸易口岸进行。
最终美国人接受了这个要求,而且美国政府表现的相当大气,他们表示不需要广东给他们的雇员支付工资,美国政府愿意一力承担,一千个老师而已,美国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还是负担的起的。
可这一点朱敬伦反而很坚持,他表示美国政府愿意给他们的志愿者支付额外的补贴他不干涉,但是这笔钱他们必须在这些人回国之后才能支付,而这些人在广东期间,统一由广东政府按照中国的工资标准支付薪水,目前一个月5两银子的薪水,已经算是高薪了。
协议就此达成,从瑞典和美国各聘请一千人的教育人才,相信可以初步建立一个小型教育体系了。
其实跟普鲁士合作估计效率更高,因为学堂制教育,批量化培养学生的制度,就是普鲁士人明的,这种一大群学生坐在教师中,由一个个专业老师教育,跟机械化生产工件一样培育人才的制度,确实很附和普鲁士这种军事文化国度。
因此普鲁士在18世纪创建这套制度的时候,并不是为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说白了,就是给国王培训服从性极高的后备兵员,但客观上全面提高了普鲁士的教育水平。
当然僵化问题也很严重,英国就始终秉持贵族式教育,由一个知识全面的家庭教师向一个或者两三个子女传授各种文化知识,主要是人文方面的,比如各种语言,拉丁语、法语,俄国也秉持这种教育理念,教育出来的学生有比较温情的家庭观念,可却无法大范围推广,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人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