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棋局谁是先手 下-《边戎》


    第(1/3)页

    不知什么时候,津门的民众对杨应麒在不在津门没有之前那么敏感了。一来是七将军离开汉部大本营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二来也因为他们发现无论杨应麒在还是不在,他们的生活都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在这些年里,汉部的民众经历了太多的纷扰和变迁,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开阔的视野和时局的变幻不但锻炼了他们的体魄,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力和判断力。

    反正行政上、律法上、治安上、商业上都有了已经上轨道的秩序,只要没有发生重大的变故,大将军和七将军在不在似乎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因此杨应麒在津门稍作停留之后,便朝辽口而来。他来到辽口时,杨开远却已被阿骨打召到黄龙府商议粮秣事宜。

    杨应麒来到辽口时,南线的疑兵早已班师。这次如果把萧铁奴安排在南线他们一定会大叫不满,但折彦冲和曹广弼都是稳健派人物,对于这种有利于全局的安排并无太大的意见。

    杨应麒向大哥二哥确定了前线的情况后道:“这个耶律余睹这么厉害!”

    折彦冲淡淡道:“大辽的落日余晖罢了。”

    杨应麒道:“大哥言下之意是说耶律余睹不足为患了?”

    折彦冲道:“大辽之患,其实不在于没有好的将领,甚至连大金兴起也不是它衰亡的第一原因。大辽的病症根源是国政不修,这不是一两个耶律余睹凭借一己才能可以改变的。”

    杨应麒道:“但是在战场上他始终是个祸患。”

    折彦冲道:“是否为患,要看他与谁为敌。之前他没打过胜仗,所以我们都把这个人忽略了;这次他出奇兵让我们吃了大亏,却又让许多人——甚至国主都把他高估了!其实依我看若是正面抗衡,别说国主,就是宗翰等人出手也够他受了。”

    杨应麒道:“若是大哥前去又如何?”

    折彦冲笑了笑道:“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的。”

    杨应麒却追问了一句:“若发生呢?”

    折彦冲望着东方沉思片刻,说道:“若国主全力支持我,那我就是背靠大金作战,足以横扫天下,百战不殆!就算国主不支持我,由你主持辽南也足以解决我的后顾之忧。耶律余睹后方不稳,如何是我对手?”

    打战靠的绝不仅仅是临阵的兵法战术,当敌我双方的统帅都是杰出人物的时候,拼的往往便是双方背后的国力!

    折彦冲的意思,杨应麒懂:“耶律余睹不是大哥的对手,想来也不是国主的对手!”

    折彦冲点头道:“这个自然。耶律余睹如今虽有崛起之势,但也不过是延缓我们的步伐罢了,凭他一人终究难以力挽狂澜。这次他的小胜,对大辽来说犹如回光返照。大辽内政不修的病根不除,他耶律余睹抵挡得了我们一年、两年,挡不了我们三年、五年!除非大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否则他迟早要败!不过他运气好,我们今年不会再发兵了。”

    杨应麒奇道:“这是为何?”

    折彦冲叹道:“你不觉得天气很热么?今年不知为何,忽然热得厉害!这酷暑好生难熬。军中牛马,还有刘介他们那些牧场的牲畜都热病了!辽南这边幸亏是控制得好,才没让疫情蔓延开去。可是国主已经宣布罢兵了,连与大宋约好夹攻大辽的国书都追回来改了,约定明年再举兵。”

    自从阿骨打将与大宋的外交权力收回以后,对大宋的态度又转强硬。阿骨打答应灭辽后将燕京归还大宋,但索要岁币三十万。大宋朝廷在这件事情上太沉不住气,再加上主事的大臣只盼着早日“建不世之功”,竟然步步退让。虽有赵良嗣马政多番周旋,但到最后仍然议定为白银十万两,相当于澶渊之盟的岁币。

    杨应麒在汉部拿够好处后便埋怨宋廷“处事无方”,但阿骨打已经将他和折彦冲踢出这个外交决策权圈子,而宋使对汉部又不信任,所以杨应麒对两国外交的影响力便大见削弱。

    这时他听闻夹攻延期,说道:“这样也好。如果我军主力被耶律余睹以偏师牵制在北线,大宋贸贸然出兵响应,对上了契丹的主力只怕讨不了好去。看来耶律余睹这颗绊脚石迟早要踢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