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西海大学成为了国内高校的焦点,他们短时间招聘大量代数几何人才的消息,甚至都被放到了网络上,引起了舆论的一番热议。 好多人讨论说西海大学是‘提前得到了内幕消息’,意思就是竞争非常的不公平。 最后还是王浩发了个消息,让话题的风向变成了单纯的八卦,他发的消息只有短短几个字,“我是西海大学的教师。” 一句话,解释清楚了。 王浩是西海大学的教职工,有了成果自然会让大学报告,西海大学能提前得到消息也是很正常的。 另外,他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代数几何学者的地位,拓宽了这个领域人才的就业范围,他是创造了新的领域,而不是说和其他高校去竞争。 现在其他高校的郁闷,也只能理解为羡慕嫉妒恨而已,换做是他们有了类似的成果,也不可能公开告诉其他的高校。 这其中还牵扯到一个成果正确与否的问题。 如果研究是错误的呢? 提前透露出了消息,到时候就肯定会非常尴尬,正常来说,研究也不可能在没有发表之前就提前透露出去。 其他高校羡慕的应该是西海大学有王浩,而不是羡慕他们提前得到消息,招聘了大量代数几何的人才。 不过已经招聘的人才,还是需要安抚的,才刚和西海大学签了合同,就知道自己突然间身价倍增,心态上肯定会受到影响。 西海大学的理学院,也组织召开了内部的会议。 那些刚招聘进入学校的代数几何人才全都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上,王浩宣布了一个消息,也把所有人的心态稳了下来,“现在我说一个消息,大家不要透露出去,因为还不确定。” 虽然王浩嘴里说着不确定,但实际上已经确定下来,只是没有公布而已。 他继续道,“北疆省联合科技处,正准备在西海市,建立一座大型的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中心。” “西海大学的教职工,都有机会进入研究中心工作,并且能参与到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中。” “后续还会建立科技处所属的高温超导材料公司,也就是投资创建一个大型的企业,来支持超导技术的发展。” “不管是研究中心还是超导的企业,都是以我们的研究为基础的。” “所以,两个方面,西海大学的教职工都是优先参与……” 王浩仔细说了起来。 这是已经确定下来的消息,就是围绕他所提供的‘W1型’元素组合,进行拓展研究高温超导材料。 因为已经有了基础的理论支撑,对于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并不是依靠大量的实验进行,而大部分工作都是理论计算工作,就需要很多的代数几何领域的人才。 西海大学招聘的代数几何人才,都有几乎加入新的研究中。 这显然是很有吸引力的。 大型的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基本不会有经费上的烦恼,参与的人员也会获得更多的补贴,简单来说,就是能赚更多的钱。 学者,同样有生活需求。 他们来到西海大学,拿到了很高的安置费,在能够拿到相对的高薪,而且是参与前沿科技的研究,肯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在会议结束以后,王浩和严复一路走着,也在谈理学院的发展问题。 西海大学一口就招聘了这么多的代数几何人才,自然希望未来以代数几何为核心学科去发展。 他们所招聘的代数几何人才中,有些是很优秀的博士毕业生,有些则已经有一定的成果。 但是,相对世界顶尖的代数几何专家们,他们还是存在差距的。 现在西海大学在代数几何领域还缺少一个‘领军人物’,再有一个真正的领军人物,代数几何的教资方面,都可以和首都大学拼上一拼了。 那么领袖人物哪里来呢? “卡切尔!” 王浩立刻就想到了比尔卡尔,他一直希望比尔卡尔来西海大学工作,只是感觉一直都开不了口。 相比水木大学的环境,水木大学所处的城市,西海大学确实要差很多了。 王浩问道,“严校长,如果是比尔卡尔来西海大学,学校容得下吗?” 他指的是薪资待遇等方面问题。 其实大学就好像是一个公司一样,比尔卡尔就像是公司里的大明星,大明星拿到的薪资肯定和普通员工不同。 但是大明星拿的薪资太高,也可能会引起普通员工的不满,也就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压力。 严复想了想,点头说道,“不管有什么压力,我都顶住!” “那就好。” 王浩点了点头,他觉得是该找机会,探探比尔卡尔的口风了。 …… 很快。 《数学新进展》发布了新一期的内容,上面有三篇论文,提前就进行了宣传。 其中包括罗大勇的《复几何拆分还原的构架逻辑》、比尔卡尔的《描述高维结点图形的反复合方法》以及林伯涵的《拓扑到半拓扑定义趋向》。 半拓扑的主论文《导体内微观形态半拓扑解析》,是可以在理解三篇辅论文的基础上去理解的。 国际一些顶级的学者,已经明白《导体内微观形态半拓扑解析》的内容,但想要了解全部还是非常的困难。 《导体内微观形态半拓扑解析》,暂时只有王浩一个人是全都明白的,主要因为牵扯的内容太过复杂、深奥,涉及的知识领域也太多了。 在论文内容被一些机构所确定以后,很多学者都意识到研究的复杂性以及重要性,他们会希望进行后续的研究,就发现必须要组建一个团队才可能。 那还不能只是一个小团队,因为研究涉及了好多个学科,甚至还包括超导实验关联的内容,想要全部弄懂都是很困难的,投入大笔的经费,经年累月的进行研究,还不一定能有成果。 这时候,不少学者才意识到王浩的厉害之处。 一个数学家能够获得菲尔兹奖是很不容易的。 但获得菲尔兹奖的难度,绝对没有组织不同学科的数学家,一起完成一个多学科混杂前沿性的研究更困难。 其中的组织者必须对于每一个学科都非常的了解,并且能够把几个学科关联在一起,还要把控研究的主体方向,再能有一定的成果,绝对是相当了不起的。 数学上的研究来说,往往代数几何就是代数几何、微分方程就是微分方程,数论就是数论。 不要说太多学科混杂在一起,即便只是两个学科混在一起,都会让研究变得非常的复杂。 那么王浩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