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新设备释放的f射线即时检测数据-- 释放口强度超出检测范围(10倍率)。 持续时间:0.913秒。 直径:1.17厘米。 王浩听了报告以后,马上抓住了关键点,“0.913秒,比上一次的数据好像低了……” 他重新查看数据,发现上一个设备释放的f射线,持续时间为1.192秒,两个数据做出对比,马上就能得出结论,“看来f射线的持续时间,除了和内置能量强度有关,还和f射线的强度有关。” f射线强度越高,维持需要的内置能量强度越高。 现在所释放的f射线强队,对比原来最低增加了50%,内置的核反应堆强度也有一点小提升,但幅度并不大,结果持续时间还变短了一些。 旁边的研究员王强则是问道,“如果用同样的设备,释放出低强度的f射线,也许持续时间更长?” “可能是这样。” 王浩思考着点头,继续说道,“设备不同,内置能量强度的承载力不同。能释放高强度的f射线,说明内部强湮灭力场薄层的强度也很高,就能承载更强的内置能量。” “我们的实验还是保守了。” 他说着摇了摇头。 在没有准确的实验数据基础下,内置核反应堆肯定以稳为主,来保证不会因为能量强度过高,或是出现其他的问题造成设备损坏。 现在还是以释放f射线为主,正式开始核聚变项目后,才会进行场力承载能量上限的大型实验研究。 一个小时以后,各项检测数据都出来了。 材料磁化反应的最高强度是14t,数据相对还是有些低的,但放在f射线实验里就已经很不错了,主要是因为f射线覆盖的是一条线,而不是材料的全部,磁化数据自然要低一些。 之后才是重点。 材料检测。 这次实验是以释放f射线为主,也同时会进行材料的检测,一系列的单质材料和化合物,甚至是压缩的气体都被放置在f射线经过的方位。 f射线是一种场力,而不是纯粹的能量,并不会因为中途有物质,造成能力损耗近而影响传播覆盖距离。 即便放置再多的材料,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 王浩就回到了西海大学,第二天早上就拿到了一系列的检测报告,负责检测的有两个机构,分别是f射线实验组附带的材料实验室,还有归属湮灭力场实验组的材料检测中心 材料实验室只是个小的实验室,能做一些常规的检测,相对来说,材料检测中心相对更专业一些。 汪辉实验室递交的报告,内容也非常的震撼,因为他们‘疑似’发现了多种升阶元素。 “硅?” “汞、钨、铜、钾……” “氢?” 最后一个元素让王浩都惊住了。 其他升阶元素的发现,还可以说是意料之中,毕竟已经发现了铁、锂、碳,f射线再大幅增加,自然会发现更多的升阶元素。 但是……氢? 这个元素就很不一般了,因为氢是气体。 现在升阶元素的发现,也能总结一定的规律,主要还是以金属元素以及具有稳定化学键的元素为主。 碳、硅,都属于后者。 其他就都属于‘金属元素’,若是出现了一个‘氢元素’,规律似乎就又没有了。 王浩干脆跑了一趟材料检测中心。 现在的材料检测中心非常忙碌,每个人都参与到了检测工作,想分出个人手都不容易。 等进入了汪辉的实验室,汪辉和周青还有其他两个研究员,还在无尘实验间里做着研究。 王浩等了有十几分钟,才有个年轻的女研究员走出来。 这个年轻研究员的名字叫王丽霞,年纪只有不到四十岁,是从科学院材料所特别调过来工作的。 “王院士!” 王丽霞走出来礼貌的喊了一声,随后招呼道,“在这里等多久了?汪教授他们还需要一些时间。” “在做什么?” “对气体压力和密度进行精准测定。”王丽霞有些期待的说道,“我们发现了多种升阶材料,但不一定。” “现在只是疑似,唯一能确定的是硅。因为一阶硅的含量很高,大概达到了13%左右。” “这么高?”王浩惊讶的说道。 他看的报告是昨天晚上发过来的,数据还没有这么精准,显然昨晚到现在,检测中心的人都一直在工作。 王丽霞也明显很疲惫,眼圈都有些红肿,但她依旧精神奕奕的,“其他元素含量不高,必须做更精准的实验,才能确定结果。” “我们组负责的是氢……” “这个元素,很有意思啊。” 王丽霞说着都有点小兴奋,她也很清楚‘氢元素’有多么重要,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气态升阶元素。 王浩也期待的点头,“确实,一阶氢的发现意义重大,对于完善理论至关重要,而且应用上也很广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