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可怜的王骥王尚德,就这样老老实实地站在旁边等了一个时辰。 等到大佬们都撤了,殿内只剩下他与汉王爷,王骥这才直接跪倒在地。 “汉王殿下,下臣才疏学浅,难以担此大任,还请殿下另择贤良!” 朱高煦抿了一口茶水,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王尚德,如果本王没有记错的话,你当初出使山西,见地方百姓生活困苦,所以还曾上奏朝廷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石,此事你可还记得?” “下臣自然记得,从未忘却!” 废话,他当然没忘! 要不是当初为民请命,他王骥也不会触怒龙颜,被扔到了应天府丞这个烂摊子上面! “既然你还记得,那你是否还记得为民请命的初衷?” 听到这话,王骥顿时一怔。 为民请命的……初衷? 还能是什么? 还不是见地方百姓生活困苦,所以决心为他们做点事罢了。 朱高煦见他陷入了沉思,心中暗道有戏,于是继续蛊惑道:“王尚德,那你想过没有,为何山西百姓的日子会过得那般穷困艰苦?” 王骥闻言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随即试探性地回答道:“许是常年征战,导致……” “错了,你是永乐四年的进士,永乐五年便出使山西,历经五年的休养生息,山西百姓就算再困苦艰难,也不至于连衣服都穿不起,饭都吃不饱吧?” 汉王一席话,令王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对啊,为什么会这样? 即便经历元末乱世与靖难之祸,但山西一带经济繁荣、土地肥沃,却是人口稠密,土地稀少,山西府城太原更是出了名的膏腴之地! 洪武盛世的修养生息,永乐五年的罢兵息民,山西百姓为何还会那般穷困艰苦? “想明白了吗?没有想明白,那本王告诉你!” “还请殿下赐教!” 王骥没有犹豫,诚心实意地看向朱高煦。 他现在只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山西百姓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 朱高煦却并未着急回答,而是问了王骥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尚德啊,你还记得,当时在山西沿途所见的村庄集镇,有什么印象吗?” 王骥听到这话,陷入了沉思之中,脑海里面下意识地浮现出了那副画面。 他从京师一路到山西太原府,自从踏进山西地界后,所见到的百姓大多都是面色枯黄,明显身体有着什么小毛病,而这些百姓身上穿的衣服那也是破破烂烂,打满了补丁,连件完好的衣服都没有,活脱脱像一群乞丐流民! 但是,他们并非是乞丐流民,而是官府登记在册的良善农户啊! “穷!” “很穷!” 沉思之后,王骥艰难地吐出了这几个字。 “那山西百姓住得怎么样?” 第(2/3)页